新闻中心
详情
公司三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浏览量:
9月2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办公室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价会,邀请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张忠汉等五位有色金属选矿、冶炼及能源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三个评价专家组,对公司为主完成的“干旱地区大型钼矿节能环保选矿技术集成及工程转化研究”“高海拨严寒地区硫化矿氧压浸出及综合回收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色行业余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康国华出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三项目组主要研发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张龙主持。
会上,三项目组研发人员就各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国内外发展情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产业化推广等情况作了介绍。专家组专家在听取了各项目组的详细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对各项目进行质询、交流和独立评价打分后,分别得到综合评分并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干旱地区大型钼矿节能环保选矿技术集成及工程转化研究”项目首次在有色矿山采用了“粗碎中碎高压辊边料返回(返回到高压辊)”的新型破碎工艺,缩短碎磨工艺流程,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开发了浮选柱+浮选机的机柱联合浮选工艺,缩短了浮选流程,降低了浮选泡沫冲洗水,并提高了钼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针对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且矿石容易泥化的特点,开发了原矿粗磨、粗精矿再磨、改进药剂制度等技术,提高了选矿综合指标;针对尾矿中微细料物料含量多脱水难的特点,首次开发了浮选全尾矿“厂前浓密后浮选全尾矿→旋流器分级→旋流器溢流进入浓密机浓密→浓密机底流和旋流器底流一起进入带式过滤机(旋流器底流在下层,浓密机底流在上层),浓密机溢流和带式过滤机滤液回用”的新型尾矿脱水工艺,成功解决了细粒级尾矿脱水难题。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日处理10000t大苏计选矿厂,生产实践表明新型碎矿流程节能效果明显,环境友好;新型尾矿脱水工艺解决了干旱地区大型钼矿选矿厂因蒸发量大导致回水率低,细粒尾矿脱水难的技术难题,达到了85%以上的回水指标,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浮选工艺选用浮选柱+浮选机的机柱联合形式降低了能耗(约30%),减少了用水量,且对氧化率810%的钼矿石,钼精矿回收率可达到86%以上的优良选矿指标。该项目已成为我国干旱地区矿业开发的节水节能典范,为我国干旱地区大型矿山选矿厂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起到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成果综合评价结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海拨严寒地区硫化矿氧压浸出及综合回收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针对高海拔地区高铁锌精矿高效清洁利用需要,首创了独特的两段控铁氧压浸出工艺;氧压浸出矿浆降温降压缓释能技术及系统形成系统技术,解决了制约高海拔地区高铁锌精矿氧压浸出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系列技术难题。该成果于2015年9月在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锌业分公司成功应用,建成100kt/a电锌工业化生产线,实现了高海拔严寒地区硫化矿氧压浸出先进工艺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解决了西部地区复杂锌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难题,大幅降低了SO2烟气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成果综合评价结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色行业余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针对重金属冶炼工艺中余热资源不连续、品质复杂等问题,开发了适用于“间歇式”余热资源回收与蓄能相结合的余热回收新技术,首次在有色行业烟气制酸系统中采用饱和蒸汽作为制酸系统转化工段的冷却介质的同时产生高品位过热蒸汽,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利用;设计了“间歇式”余热与制酸系统余热匹配协调技术以确保过热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成果先后在易门铜业有限公司、水口山第八冶炼厂、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实现了重金属冶炼工艺中非连续、多品质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幅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水平,推动了行业余热利用的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成果综合评价结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建议公司加强这三项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下一页
下一页